智能时代新3系月销破万, 连续10个月稳居纯电A级销冠, 剑指比亚迪
- 2025-07-24 12:37:18
- 949
作为一名自由车评人,隔壁老王我见过太多号称"颠覆行业"的新车,但当我站在小鹏展厅里,看着眼前这台MONA M03时,还是被它身上那种"理工男式"的极致追求给打动了。展厅中央那台星际灰的展车在射灯下泛着金属光泽,0.194的风阻系数让它的车身线条流畅得像一滴水银,这数据已经打破了量产轿车的风阻纪录。销售小哥自豪地告诉我,这车已经连续10个月销量破万,我掏出手机查了查数据,好家伙,15万台的累计交付量确实让不少传统车企都眼红。
要说外观设计,MONA M03把"less is more"的理念发挥到了极致。前脸那个"T形"大灯组看似简单,实则内藏玄机——每条灯带都由32颗LED灯珠组成,能实现像素级的灯光交互。我最欣赏的是主动式进气格栅的设计,平时完全封闭以降低风阻,需要散热时会像鱼鳃一样优雅地张开。
转到侧面才发现工程师的执着,那个内凹式的车门设计不仅为了好看,更能引导气流减少涡流产生。无框车门在这个价位已经不算新鲜,但能把玻璃升降时的震动控制得如此细腻,这份工艺水准还是让我暗自点头。车尾的掀背设计堪称神来之笔,开启角度达到75度,我试着把28寸行李箱往里塞,居然能轻松放下两个。
拉开车门的瞬间,扑面而来的是那种新势力特有的极简科技感。内饰最抢眼的莫过于那块15.6英寸的悬浮式中控屏,2.5K的分辨率让显示效果细腻得像是贴在玻璃上的印刷品。我特意戴上老花镜研究了下,这套全栈自研的车机系统居然支持3D感知渲染地图,连地下车库的通风管道都能建模显示。
方向盘采用打孔真皮包裹,三点和九点位置做了符合人体工学的加厚处理,握感扎实得像是握着某款游戏手柄。最让我意外的是"人机共驾"功能,轻轻掰动方向盘就能介入自动驾驶,这种无缝切换的体验比某些豪华品牌还要顺滑。空调出风口的设计也颇具巧思,隐藏在仪表台内部的导流板能实现"无感送风",再也不用担心冷风直吹面门的尴尬了。
动力系统才是MONA M03的杀手锏,160kW的电机数据看似平常,但实际开起来完全是另一番体验。电门初段调校得异常跟脚,城市跟车时根本不需要频繁调整踏板深度。我特意找了段山路测试,运动模式下的动力响应快得像是去掉所有缓冲,出弯时深踩电门甚至会触发轻微的扭矩转向,这种略带野性的调校在电动家轿里实在难得。
续航表现更是惊艳,11.8度电的百公里能耗意味着满电能跑将近600公里,这个成绩已经接近某些混动车型。快充性能也值得表扬,15分钟充入200公里续航的能力,让城际出行不再需要精打细算。最让我安心的是电池安全,那个1180DP的高强钢底板能承受20吨的静态压力,这数据比某些军用标准还要严苛。
站在竞品角度看,MONA M03的定位相当精准。相比比亚迪秦PLUS那种四平八稳的家用风格,MONA M03明显更讨好追求科技感的年轻群体。我对比过配置表,同价位下MONA M03多出了激光雷达和508Tops的算力,这意味着它的智能驾驶能力领先了至少一个代际。而对比特斯拉Model 3,MONA M03在空间利用率和本土化服务上又有着明显优势。4S店朋友告诉我,超过70%的买家都是25-35岁的科技行业从业者,这群人对智能化的执着远超传统车企的预期。更厉害的是成本控制,虽然用了双Orin芯片和激光雷达,但通过垂直整合和规模效应,硬是把价格压到了15万区间。
试驾完这台"智能时代的新3系",我忽然理解为什么它能持续霸榜纯电A级车市场。在电动车严重同质化的当下,MONA M03用极致的风阻系数展现工程实力,用领先的智能驾驶诠释科技魅力,再用掀背设计满足实用需求,这种"既要又要还要"的产品思维确实抓住了新时代消费者的痛点。
回程时我特意打开车窗,让初夏的风灌进车厢,电动机工作时特有的高频嗡鸣在隧道里形成奇特的共鸣。这感觉就像用智能手机玩到了主机级别的3A大作——用平民价格享受越级体验,或许这就是中国智造带给全球汽车产业的最大震撼吧。
- 上一篇:初代被万拍卖成交
- 下一篇:坠湖女司机独自抚养个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