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概念车没了后视镜, 以后你的车也将告别传统后视镜, 是进步还是冒险?
- 2025-09-03 18:33:04
- 400
大家还记得学车时教练吼的那句“看后视镜”吗?以后这句话可能要成为历史了。最近在路上,你可能会偶尔瞥见一些没有传统后视镜的车辆——它们不是概念车,而是已经合法上路的量产车。这些车两侧没有我们熟悉的“耳朵”,取而代之的是小巧的摄像头和车内的高清屏幕。
这不是什么概念设计,而是已经到来的现实。从前几年开始,中国法规正式允许车辆使用电子后视镜替代传统光学后视镜,一大批新车正在悄悄加入这场“消失的后视镜”革命。
为什么车企要砍掉后视镜?
传统后视镜的问题,老司机都懂。雨天开车,后视镜沾满水珠,变道时心惊胆战;夜间行车,后车远光灯一晃,瞬间“亮瞎”什么都看不见;过窄路时,总是担心后视镜会不会刮到......
电子后视镜就能完美解决这些痛点。一个小小的摄像头,体积只有传统后视镜的1/3,风阻直接降低3-5%——这意味着续航能提升不少,对电动车来说简直是福音。
但真正的革命在车内:传统后视镜有盲区,电子后视镜通过广角摄像头,能够提供比人眼直接观察多出50%的视野范围。那些躲在盲区的车辆再也无所遁形,变道安全性大幅提升。
用起来到底是什么感觉?
兔兔在一次车展上有幸体验了一次装备电子后视镜的车,直接就被震撼到了。车内A柱两侧各有一个高清显示屏,实时显示两侧车况。不仅如此,摄像头有自动清洁功能,下雨时画面依然清晰;夜晚时,系统自动抑制强光,不会再被远光灯“闪瞎”;转弯时,屏幕还会显示转弯辅助线,预测路径。
最神奇的是,这玩意儿还有“超能力”——在高速上并线时,如果侧后方有车,系统会通过警示图标和声音提醒,大大减少了因盲区导致的事故可能。
电子外后视镜真的安全吗?
不光大家有这种想法,我最初也有疑虑:万一摄像头坏了怎么办?屏幕黑屏了岂不抓瞎?仔细了解后才知道,这类系统都有冗余设计:多数车型采用双芯片备份,即使一个系统失效,另一个也能立即接管;摄像头也多有备用的降级模式。实际测试表明,电子后视镜系统的可靠性甚至高于传统光学系统。
而且你想啊,传统后视镜被撞掉、被偷的情况也不少,电子摄像头由于体积小且与车身集成,可能反而更安全。
为什么现在才普及?
其实这项技术早就有了,主要是法规滞后。日本2016年就批准了电子后视镜,欧洲是2017年,中国直到2023年才落地相关标准。这也给了技术成熟的时间——早期电子后视镜有画面延迟问题,在高速场景下很危险。现在延迟已经控制在50毫秒内,人眼根本感觉不出来。
并且成本也在迅速下降。五年前这套系统要增加近万元成本,现在据说已经控制在3000元以内,预计明年还会更低。这意味着很快10万级别的家用车也能用上了。
未来的可能性更惊人
电子后视镜只是开始,它正在成为汽车感知环境的重要入口。车企已经在测试这些功能:雨天自动触发防水模式;夜间增强暗处细节识别;甚至识别后方车辆速度并预测碰撞风险。
更酷的是,这套系统可以与自动驾驶深度融合。当你开启自动驾驶时,两侧屏幕可以显示其他信息;需要变道时,它又会自动切换回后视视图。
任何新技术都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适应过程这是毫无疑问的,对于刚从传统后视镜转过来的用户,大概需要一天时间适应——毕竟从看镜中实物反射到看屏幕数字影像,感觉确实不同。但几乎所有尝试过的人都表示:一旦习惯了就回不去了,就像从功能机切换到智能机一样。
如今的汽车行业正在经历百年未有的变革,我们习惯的许多部件都在消失——机械按键、换挡杆、甚至仪表盘。后视镜可能是下一个即将消失的经典设计,但它带来的不是功能的减少,而是安全与体验的跨越式提升。你的下一辆车,可能会没有“耳朵”,但它会“看”得更清楚、更安全。这场静悄悄的革命,已经驶上了你的城市道路,只是你还没有注意到罢了。不知道大家对于电子外后视镜有什么看法?如果以后真的大规模量产上市成为行业标准,你会考虑吗?不妨留言说出你的看法。
- 上一篇:斯洛伐克总理不理解欧盟各国不赴华
- 下一篇:九三阅兵超全观看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