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技术追随到创新引领, 庆铃五十铃用40年成就商用车合资典范

  • 2025-07-17 07:06:32
  • 166

【商用车新网原创】

1985年,搭载ISUZU领先技术的商用车进入中国市场,不仅填补了国内高端商用车领域的空白,更开启了中日汽车产业技术合作的新纪元。作为中日首家合资车企,庆铃与五十铃的合作大幕由此拉开。

2025年,双方合作迈入技术共创的崭新阶段。从技术引进到同步创新,这场跨越四十年的合作,不仅成为中国商用车行业中外合资的成功典范,更持续为中国商用车的价值提升注入强劲动力。

上世纪80年代,我国卡车产业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受技术水平制约,国产卡车普遍存在制造工艺落后、动力性能不足、能耗偏高、故障率突出等问题,产量规模也难以满足经济快速增长带来的物流运输需求。

在此背景下,国内市场形成“两条腿走路”的发展模式:一方面通过进口国外品牌车辆缓解运力缺口,另一方面通过技术引进推动本土制造与研发能力提升。庆铃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庆铃”)正是这一时期中外合资的典型代表,更是我国商用车领域与国外企业保持不间断合作达40年的惟一企业。

40年来,从引进吸收到技术共创与发展,庆铃五十铃携手走出了一条紧随商用车行业发展的典范之路。

筑基40年:“铃”航高端轻商产业发展

1985年5月13日,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这一天,庆铃在重庆正式成立,作为中日首家合资车企,也是重庆市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新公司的诞生,标志着我国商用车行业中外技术合作进入实质性阶段。

彼时,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浪潮的关键时期,国民经济发展日新月异,但国内商用车行业却面临“缺重少轻”的困境,落后的汽车产能和产品性能难以满足经济发展需求,“向国外优秀商用车企业学习”成为这一时期国产商用车发展的主旋律。

日本五十铃拥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在全球范围内享有高端、可靠的良好口碑,因此,庆铃的成立,承载了中国卡车行业的诸多期许。

在40年的合作历程中,庆铃用一个个里程碑事件交出了亮眼答卷。1994年,成为我国汽车行业首家赴港上市企业,借助资本平台加速技术转化与产能扩张;2005年,建成国内首个具备世界一流水平的商用车全产业链生产基地,实现核心零部件自主配套;2005~2010年,与五十铃联合组建发动机、车桥等零部件合资企业,构建起完整的商用车产业生态;2017年,发布自主品牌燃油皮卡TAGA巨咖,标志着企业从技术追随者向创新引领者转型。

四十载合作,贯穿了我国商用车行业从起步到成熟的全过程。在此过程中,庆铃完成了从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到自主创新的全链条突破。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段发展历程中,越来越多的国内轻卡品牌兴起,新品牌以“铃”命名成为风潮,这既体现了行业对五十铃技术标准的认可,也反映出庆铃在高端商用车领域的引领地位与标杆价值。

跃迁新时代:全场景+新能源布局“智电时代”

对庆铃而言,技术引进与吸收是起点,紧随行业需求变化进行创新发展、推动国内卡车行业整体升级才是核心目标。

经过40年积淀,在产品端,庆铃已构建起覆盖全场景的产品体系。在传统燃油车领域,N系列、M系列、巨咖系列产品实现4~49吨载重全覆盖,涵盖重、中、轻卡及皮卡、VAN等多元品类,可满足城市配送、干线运输、工程作业等多种场景需求。

面对新能源与智能化转型浪潮,庆铃也早早启动战略布局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2017年,构建自主“三电”技术体系;2020年,与博世合作布局氢能产业,同步开展自动驾驶商用车示范运营;2021年,打通成渝氢走廊干线运营通道;2023年,推出新一代电动轻卡EVM,并与宁德时代、精进电动深化产业链合作;2024年,联合华为推进超充商用车研发,新一代电动VAN及重卡产品投放市场。

如今,庆铃股份旗下的EV、KV、铃坤等众多新能源系列产品已获得市场广泛认可,实现了在智电时代的持续创新发展。

从40年发展历程来看,庆铃的发展以整车制造为原点,通过组建发动机厂、车桥厂等核心零部件合资公司,在全产业链进行精心布局,形成了“引资引技引智”与“改制改组改造”相结合的发展模式,这也是支撑其深度创新发展的关键动因。

小结:

从模仿、追随到突破、创新,这是我国商用车行业近四十多年发展路径的真实写照。庆铃是这段发展历程中的典型代表,企业的发展轨迹折射出我国商用车行业从追赶者到并行者再到引领者的转型历程。

40年携手,庆铃与五十铃共同谱写了一段商用车行业发展的佳话,凭借实力赢得了无数鲜花与掌声。40年后的今天,行业正处于重大变革期,这对庆铃与五十铃而言,将是一个全新的起点。

今年5月13日,恰逢庆铃与五十铃合资四十周年纪念日,庆铃启动“庆铃五十铃40年·40城·40车”等系列活动,并定于7月15日与五十铃共同举办庆典纪念活动,与百万用户共同见证庆铃40年来的技术革新与品质坚守,我们将密切关注更多精彩内容,并期待庆铃为行业带来更多惊喜。